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张 涛 王利俊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任务。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自治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建筑类普通高校和全区第一家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我们在基础能力和办学水平进一步强化、多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如何以此为契机,切实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到实处,进而在全区乃至周边地区发挥好国家示范院校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学院党委一班人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认为,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必须从学习意识的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内容的建构、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制度的健全、学习氛围的营造、理论研究的深化、理论成果的运用等入手,多角度着眼、多方面加强、多渠道探索、多领域实践。
一、强化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
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提供开发未来创造能力的组织。高职院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首先要强化学习的意识、养成学习的习惯,树立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广大党员和师生特点与需要相吻合的学习理念,努力把开展学习与党建思政、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相融合,彼此促进,相得益彰,进而实现引领先进文化、推动知识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终身学习是要把组织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看成是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条件、环境和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带来教育内容、方式以及科研模式的转变,这是步入信息化时代各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深刻研究信息网络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与特点,在教育教学创新中发挥示范作用。同时,要促进党建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全面发展方面的保障与促进作用,使党建思政工作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和教师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主要工作职责,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把专业知识学习与多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探索教与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育质量。就国家示范院校而言,内涵建设并未伴随着三年建设期的结束而完结,其任务依然艰巨。
二要找准工作的契合点和原动力,实现院校发展目标与党组织建设目标的统一。院校发展目标与党组织建设目标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高职院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要坚持二者的相互融合,绝不能搞成两张皮。要坚持开展学习与推动工作相结合,找准党建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契合点,并把学习作为创新的原动力。以我院为例,学院党委、二级学院党总支和各直属党支部都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学院发展相结合,与促进学科专业发展相结合,各级党组织都积极为党员之间、师生之间、不同院系学科之间搭建思想交流和学术研究平台,院校发展目标与个人成长发展密切相关,广大党员和师生自觉把确立和实现院校发展目标纳入学习计划,融入学习过程之中,党建思政工作紧密围绕院校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要注重学习的实际效果,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高职院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仅要为广大党员和师生提供满足其学习需要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条件,而且应通过帮助广大党员和师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独立自主、学会革新创造、学会与人合作,进而使大家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帮助大家学会如何学习,就是指学习意识的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这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帮助大家学会独立自主,就是指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这是有思想有见解的前提;帮助大家学会革新创造,就是指具有积极的、适应的态度和创造性思维并坚定付诸实施的能力,这是实现自我超越的保证;帮助大家学会与人合作,就是指对合作精神的承诺和团队意识的培养,这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条件。
二、建构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高职院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我们在强化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的同时,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建构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一要突出“五个学习重点”,坚持用最新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头脑。首先是深入学习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次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对统领全局工作的新要求,继续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办学模式和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院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加快院校发展。第三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党员干部和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道德情操高尚、生活情趣健康、精神状态昂扬。第四是全面学习掌握高职教育发展所必需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法律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掌握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高职教育和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学习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第五是学习借鉴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学习借鉴兄弟院校教育改革发展和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解决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工作水平的能力。
二要明确“一个共同愿景”,增强学习型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是将本院校“引领先进文化、推动知识创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习型党组织的“共同愿景”,鼓励党员干部和师生个人通过日常学习和思考,不断自我更新;通过团队学习、公开讨论和相互沟通,让个人的学习变为集体的智慧;通过个人、团队、组织三个层次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开发,推动组织内成员适时改变或修正自己的行为,并能自觉进行系统思考,进而提高党员干部和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整个组织总揽全局的能力。其次是发挥高职院校特色和优势,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使师生党员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师生党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是引导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大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公益活动,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同时引导党员特别是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实用技术的学习传播,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技出力。通过以上努力,要使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三要注重“四个紧密结合”,不断转变和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首先是将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与教育教学理论技能学习紧密结合,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和师生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其次是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院校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着力实现院校发展目标与党组织建设目标的共建双赢。第三是将传统学习手段与多元化学习方式方法紧密结合,采用参与式、互动式、反思式、体验式、网络式等多种学习方式,运用宣讲团、师生论坛、专题讲座、推荐好书、举办读书会、建立专题网站、编辑学习专刊、专题调研、主题演讲、辩论、竞赛等多种学习方法,激发党员干部和师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第四是将运用传统学习载体与搭建多元化新型学习平台紧密结合,如新建培训平台、媒体平台、实践平台,为搞好学习提供全新的载体。
三、健全学习制度、营造学习氛围
构建学习型党组织,需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制度,着力营造人人关心学习、人人参与学习、时时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进而推进党员干部和师生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一要健全领导导学制度,着力营造人人关心学习的氛围。高职院校在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发挥党委中心组龙头作用的同时,要建立健全领导导学制度,院校党委和二级学院党总支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参加学习、带头参加讨论,带头做读书学习的自觉实践者,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大力推动者,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引领高职院校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人人关心学习的良好风气。
二要健全奖励学习制度,着力营造人人参与学习的氛围。高职院校党委和二级学院党总支都要建立健全奖学评比制度,把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参加学习情况、学习成果及运用结果与干部考核、评优、选拔、使用与晋升紧密结合起来,在同等的条件下优先使用那些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并在其中树立一批学习标兵,每年评选出一批学习型先进个人、学习型先进党小组和学习型先进党支部,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营造人人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是健全全程督学制度,着力营造时时处处学习的氛围。高职院校党委和二级学院党总支都要研究制定学习的整体规划和阶段性计划,突出学习时间、重点内容、完成时限、保证措施和组织领导的落实,明确学习的责任人和牵头部门,做到定期集中学习与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自学相结合,把个人的学习情况进入考核程序,以考查学、以考促学,并把学习作为硬性任务来完成,以此推动和促进学习任务的全面落实,以此营造时时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
此外,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还要紧密结合高职教育教学实际和改革发展建设需要,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和教师员工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形成一批涉及党建思政、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多个工作领域,具有前瞻意识、创新精神和较大社会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充分运用到国家示范院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工作实践中去,真正在理论武装头脑、科学指导实践、促进科学发展、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